中保协发布《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 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59.7分 有较大提升空间

时间:2015-12-08点击:

   2015年11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出席会议并启动指数发布仪式,中国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徐玉长,中保协会长朱进元,以及人社部、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国内养老领域资深专家学者、专业养老险公司及人身险公司有关负责人、新闻媒体等共100余人参加了《报告》发布会。会议由中保协秘书长刘琦主持。

该指数研究项目是在中国保监会的指导下,由中保协主办、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主办,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职工养老储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报告》显示, 2015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为59.7分,接近评价基础标准,表明目前状况基本满足了城市职工养老储备要求,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级指标中,稳定度最高,指数值为62.6,充足度次之,指数值为59.2,认知度最低,指数值为56.6,比储备指数低了3.1。

据了解,该《报告》研究历时近一年,分别采用了线上和线下实名制抽样调查方式,调研了我国36个大中城市的城镇企业单位职工共计5400余人,较为深入全面的了解了全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的现状和需求。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组成,其中3级指标分别是充足度、稳定度和认知度;二级指标则涵盖了公众普遍关注的基本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不动产、养老规划等内容。同时在指标体系中纳入相应的权重系数及五个档次的评价基准,实现了从充足度、稳定度和认知度三个方面对我国大中城市企业职工养老储备情况进行客观、综合、全方位的量化评价,填补了我国养老相关领域的空白。

《报告》研究成果是国内首个衡量养老储备稳定度、充足度、认知度,并对其效益评价进行系统调查和全方位数字化测量的一个综合性的指数,是保险业积极贯彻落实“新国十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保险业积极参与国家社会民生、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实践,对于推动民生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大建议积极解决问题

《报告》调查结果贴近民生三大建议积极解决问题。一是不同企业养老储备情况差异较大。《报告》显示,分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职工养老储备总指数最高(63.8),其他类型内资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最低(56.1)。分行业看,“金融业”和“采矿业”最高(均为62.1),“住宿和餐饮业”最低(57.4)。分企业规模看,1000-9999的企业最高(65.9),19人及以下的企业最低(46.8)。二是商业保险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展。企业年金计划和各种商业性保险(养老和医疗等)是职工养老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访者中,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人数比例仅为33.5%,而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人数占比为41.3%。另外,企业没有提供重大疾病保险、商业意外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中任何一项的受访者高达38.3%;而个人没有购买上述任何保险产品的比例为42.0%。三是养老资产配置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就公众关心的房产和储蓄问题,《报告》显示,中国城镇职工平均拥有不动产为1.06套,住房作为养老储备的工具是必要的,但考虑到未来住房从总体上将供大于求,随着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变现能力可能面临着较大挑战。因此,住房的养老功能只能作为一种补充,而不应被过分夸大。同时,受访者(含家庭)对银行储蓄情有独钟,这一人数比例高达79.8%,这表明中国家庭的大类资产配置还是比较保守,长期来看还有待改进。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报告》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很有必要,同时路径选择上下功夫,抓住改革重点;二是提高职工养老储备水平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尤其是尽快推出“税延个人养老账户”,让职工自己参加账户投资增值;三是重构家庭大类资产配置有利于提升职工养老储备水平,需要完善资产市场,并进行文化塑造。

 

推进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完善

中保协朱进元会长表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养老问题的高度重视,民众在养老方面的注意力和觉醒意识的不断增强,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行业在推动养老保险发展方面,已经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基于这样的大背景,中保协意识到自身作为非盈利组织和沟通政府、企业和社会民众的桥梁和纽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整合社会资源,揭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现状、结构及民众的认知度,并反映整个社会在养老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通过养老储备指数的研究与发布,希望发挥三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引起决策层的关注,为未来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发挥较好的参谋作用。二是引起社会民众的关注,让老百姓意识到养老问题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还需要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来安排未来的养老事务。三是引起保险界的重视,作为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具有巨大的需求潜力和市场空间,希望保险行业能够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民生保障事业,开发并提供出好的产品和服务。

朱进元表示,下一步中保协还要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引进更多的政府权威部门参与论证,不断完善指标体系设计,努力扩大调查范围,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指数研究更加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完)

关于中国平安

作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中国平安(全称“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建成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为方向,目前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截至2015年6月30日,中国平安拥有约80万名寿险销售人员和约23.6万名正式雇员,并拥有9,658万个人客户。根据三季报数据,截至2015年9月30日,集团总资产达人民币4.67万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为人民币3,283.37亿元。从保费收入来衡量,平安寿险为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平安产险为中国第二大产险公司,平安养老险为中国第一大养老保险公司;旗下平安银行为国内首家股份制银行,2015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77.40亿元,总资产达2.6万亿元;包括信托、证券、资产管理等在内的投资业务也是中国平安重要的业务支柱。此外,中国平安积极开拓包括陆金所、万里通、平安好车、平安好房、平安付等在内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并在规模与用户数方面显著增长。截至2015年9月底,平安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97亿,移动端用户增长迅猛,APP总用户规模达7,257万。

 

中国平安在《福布斯》最新一期“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中名列第32位;在美国《财富》杂志“全球领先企业500强”中名列第96位,并蝉联中国内地非国有企业第一;除此之外,在英国WPP集团旗下Millward Brown公布的“全球品牌100强”中名列第77位。

 

 

平安养老险新闻联络人:                   

姜瑜:                                 

Email: JIANGYU337@pingan.com.cn      

电话:4008866338638795           

手机:13764041918

 

平安集团新闻联络人:                   

刘玉洲:                                 

Email: LIUYUZHOU678@pingan.com.cn      

Fax:  0755-23951197                    

电话:4008866338625210           

手机:13751023006  

 

平安集团网络联络人:

陈阳阳   

Email:chenyangyang002@pingan.com.cn  

电话:4008866338623239

手机:13058004850

 

 


微信扫一扫

「好」工作来敲门

洹畔人才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