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何必非要“宴”

时间:2014-06-30点击: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和高考有关的话题却在持续发酵,比如“散伙饭”和“谢师宴”。时下,这些都可谓毕业季的“例行公事”了。

    举办“谢师宴”是传递感恩之情的一种形式,原没有错。同学之间的“散伙饭”是表达对友情的纪念,本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谢师宴”、“散伙饭”的规模越来越大,标准也越来越高,相互攀比之势愈演愈烈,逐渐成为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令人深思。

    舆论虽然对“谢师宴”持否定态度,认为有铺张浪费的嫌疑,应予以坚决杜绝,但缺乏相关硬性规定,使得“谢师宴”并无减少之势。本来用团聚就餐的形式话别离之情,共同珍惜同窗友谊,却演变成了高档酒店消费、去娱乐场所进行“最后的疯狂”,不少学生还要轮流请客,使得毕业“散伙饭”也开始变得让人不堪重负。中国人重感情、伤离别,大学生在惜别时一煽情就喝多。近年,各地因大学生离别钜惠醉酒后借酒滋事或“喝”进医院的不在少数。

    谁让这些毕业饭局变了味?从形式上来说,毕业饭局已经冲出家门,成为商家的揽客招数之一。从内容上来看,“谢师宴”、“散伙饭”已经不单纯是为了答谢师恩、话别友情,很多学生及家长借此讲排场、互相攀比,甚至斗富摆阔,这样的宴席让学生和老师都苦不堪言。今年,不少地市专门下令,严禁党员、干部操办或参加各类“谢师宴”,违者要先免职后处分,“谢师宴”俨然成了奢侈、腐败的代名词。

    当下节俭之风劲吹,“谢师宴”或“散伙饭”也应消停一下。在一些西方国家,大学毕业被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浓浓的师生情、深深的同窗情在致词、献花、握手中不断流淌,大摆宴席、大吃大喝难见踪影。笔者认为,要答谢老师,不用豪华酒店、山珍海味,可以以班集体为单位,通过小制作、一句温馨的话、一段视频答谢师恩。同窗分别在即,一场真心实意的恳谈,一次欢快的合唱,一次具有纪念意义的集体活动,都是体现友谊和感情的话别方式。要营造这样的文明毕业氛围,不是出几条禁令就可以的,更需要学生、家长遵从内心的道德律令。

微信扫一扫

「好」工作来敲门

洹畔人才微博